查看原文
其他

四个转变为同济大学高质量人才培养“护航”

同济大学 2022-11-12






同济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近日,经试行后学校重磅推出《同济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2.0》。相较1.0版本,2.0版本立足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同济特色质量文化,将质量要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从质量控制走向质量文化。



从教学过程到育人过程

同济大学历来重视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于2005年、2009年建立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十多年的实践成效明显,质保体系先后荣获2013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我国教育发展历经百年之变,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普及化。为了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培养高质量人才,实现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的培养目标,学校围绕“一流大学”建设,基于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大背景,经过近十年的积累、酝酿和试运行,全面升级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质保体系2.0秉持全面育人质量观,从第一课堂拓展到第二、三课堂,深化“招生、培养、深造、就业、校友”全链条人才培养质量调查与评价,开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综合评价,推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从以“督”为主到以“导”为主

课堂是育人主阵地,为把好课堂教学质量关,进一步加强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学校教学督导将从以“督”为主转向以“导”为主。


学校将进一步充实督导队伍,更多的学科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学名师、教学竞赛优胜者将加盟这支队伍。校级督导将划分为理、工、文、医四大组,强化分类指导,精准提升督导能力。


为助力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学校将启动助力计划,让督导和青年教师结对子。计划明确,对进校三年内教师的试讲、初开课、新开课程进行全过程指导,通过对一名教师多次听课-交流-建议-改进-跟踪等指导,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发现并培育有教学潜力的青年优秀教师与课程案例。学校将适当淡化定量评价,探索教师教学能力增值评价。






从信息化到智能化

学校将通过建设云课堂、云视频会议、Canvas学习系统、云录课等智能化平台,形成互动式、智能化、开放型、主动性的智慧教学环境,实现教学空间与教育理念、模式、教学方法的双向促进,探索建设教师教学能力及教学成效画像和数据库,最终提升课程教学成效。


监测评价同样让数据“说话”。学校将健全督导评价改进机制,探索试点数字督导建设及大数据驱动的智慧评价,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流程,确保反馈闭环,强化持续改进。






从制度文化到质量文化

营造质量氛围,从制度约束过渡到质量意识凝聚。学校健全规范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校院二级管理,定期开展教师培训、研讨等质量活动,形成全员参与的治理格局。质量监督评价支持服务于人才培养,培育一流课程和专业。


落实质量责任,从质量意识转化为自觉行为。学校构建了人才培养共同体,创新“学科-专业-课程三类责任岗位”制度,落实学校、学院、教师等培养相关方的质量责任,将质量价值观落实到育人全过程,形成学校常态化内部人才培养自评与外部阶段性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融合的良好生态。





一图读懂

质保体系2.0版本主要内容




来源: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党委宣传部

推荐阅读

新思考、新探索、新作为!同济发出“总动员令”




强磁场—多赛道—生态圈,练出更多“千里马”




打造“国之重器”!无人系统多体协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期建设项目启动



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